陈晓卿,吴晓波,许宏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陈晓卿,吴晓波,许宏主演,陈晓卿导演合力打造的纪录片作品,于2023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本节目是陈晓卿导演从摄影机背后走到镜头前,用自己的视角,寻访美食,并探讨食物背后的故事。在本节目中,陈晓卿前往中国八个不同的地区,他和不同的向导一起,完成自己的风味探索之旅。向导中,有陈晓卿的老朋友,也有新相识。他们背景身份各异,有哲学家、考古学者、人类学家、 音乐人、职业厨师、经济学家、作家等。陈晓卿用食物把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他认为,“美食不仅是美味,更是一种粘合剂,能让人有更多的理解和沟通”。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5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其它,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宵夜江湖第 4 季》延续前作风格,走进宜宾、义乌等八座城市,寻访本土美食大咖的手艺。镜头里有宵夜的鲜香,有地道的人情,更有市井生活里日常又传奇的故事。 宵夜最能抚慰人心。主创以漫游者的视角穿过炊烟,触摸城市肌理 —— 街角摊主多送的一勺卤汁,家人围坐时锅中的热气,都是烟火里的踏实幸福。有人为你留灯便是安心,舌尖江湖能落脚成家便是归心。 这趟烟火旅程不只是味觉盛宴,更是对家庭与幸福的温柔叩问。深夜被食物点亮的瞬间,藏着中国式生存智慧与爱的传承。
周德斌,宇宸,李天行,李晋,赵乙屾,吴嵩,非我,小白龙,崔紫钞,小帆船,王睿峰,玖姑,秦霄,严野,邬立强,马戎戎,张辰,邵亮,王璐,储晓辉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周德斌,宇宸,李天行,李晋,赵乙屾,吴嵩,非我,小主演,程工导演合力打造的纪录片作品,于2022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一档原创情感纪录片,一部关于他们真实约会的纪录片,它真实记录当下不同城市、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单身男女,他们带着期盼与勇气,开启现实生活中的一次次邂逅,真实对话,勇敢追爱。在此过程中,也将看到他们各自的情感议题,对于构建亲密关系的困境、观念碰撞。面对爱情,照见自己,收获成长。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3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凌晨订外卖和送外卖的,多数都是负重前行的奋斗人。当勤劳的人们被善待,每个城市的深夜都会显露它的温情。《我在子夜送外卖》选取外卖小哥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为切入点,通过他们的的视角去探寻、观察城市不同角落子夜时分,真实记录每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和形形色色截然不同的人生,展开“都市夜未眠”的暖心旅程。同时纪录片也将通过子夜外卖员的双眼去发掘每一处文化传承和历史符号,用共情和暖心的故事传递温暖、向上的价值观,用子夜时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来展现每个普通人的温暖、坚持、拼搏、乐观和希望。
刘小东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刘小东主演,杨波导演合力打造的纪录片作品,于2021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刘小东,一个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为了创作他新的绘画项目,跑到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在陌生的国家、陌生的人群、复杂的政治环境和难民问题中,用他艺术家的纯真和来自中国的生存经验寻找创作灵感。刘小东是中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纪录片通过拍摄他在美墨边境的创作之旅,展示出在复杂的政治问题、难民问题、国际问题等背景下的一个艺术家的独特视角,一个艺术家的天真和智慧,一个陌生人之间建立的简单、纯粹的友谊的过程,一个关于探索“人就是人”的过程。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3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奇兽、奇人、奇事。 取材于上古奇书《山海经》里的神话传说故事,纪录片《山海经奇》自带中国人骨髓里奇幻浪漫的气质:女娲造人、烛龙睁眼为昼、羲和浴日、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夔皮作鼓等远古恢弘的传奇故事,都隐藏着先人刻骨铭心的告诫;那些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都蕴含着中华祖先前仆后继的血脉凝聚。 《山海经奇》 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hina Media Group)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的纪录片。2023年2月17日,该片亮相纪录·时代答卷——2023年“大片看总台”发布活动。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3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农民们在广袤的土地上不间断的播种、浇地、施肥、除草、防涝防旱、收获买卖,以最平实接地气的方式去记录发生在大地上农民的劳作过程、农作物的生长变化,以及忙中偷闲的碎语时光,并与天地之间的鸟鸣虫啼、蓝天风雪共同形成一幅幅动人的风景画,愿你我都在此寻找到平静的时刻,获得继续向前的力量。 冬小麦和夏玉米的收获是华北地区庄稼人眼中最重要的收获季,以大多数家庭所有地为10几亩来计算的话,玉米和小麦收获大约都在14000—15000斤左右,买卖之后一共能收入四万多块钱(刨出去耕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等雇佣机器的成本费用,实际挣得在手两万多块钱);而大棚蔬菜作物其实已由之前的辅助经济作物转变为了比玉米小麦更为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片中以菜椒为例,大约历经长达6个节气的照料生长成熟,一整棚菜椒上万余斤,价格好的话,农民能赚将近四万元。目前在村里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依赖于蔬菜大棚,所以在片中往后部分看到变更土地种植方式建大棚的场景,大概可能由于每个人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的不同,认识到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意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苏景悦(解说)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苏景悦(解说)主演,李想导演合力打造的纪录片作品,于2019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本片以深圳为样本,通过讲述今天鲜活的“深圳故事”,从一个城看一段历史,从这段历史读懂中国人改革的意义,以及它给中国和世界政经历史所留下的坐标意义。记录这座城,是为了纪念过去四十年里勇于改革的一群中国人;展示这座城,是为了证明一个政党为民族自强富强而笃定灵动的制度自信;解读这座城,是为了改革再出发时一份不忘的初心。 第一集 杀出一条血路 20190121 第二集 思想解放天地宽 20190122 第三集 试验市场经济 20190123 第四集 刀口向内的改革 20190124 第五集 改革改出“新自我” 20190125 第六集 创造“创新之城” 20190126 第七集 建设“法治之城” 20190127 第八集 来了就是深圳人 20190128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17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出路》跟踪拍摄了三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历时六年追随三位主人公,记录下他们的梦想与当代中国现实的碰撞,这是不同地区的中国年轻人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成长故事。来自北京的袁晗寒17岁辍学,3年后她游历完欧洲各国,考上了心仪的艺术学校,15年回国实习,在北京注册了她的艺术投资公司。湖北的徐佳,19岁,是咸宁高中的高三复读生,他已经复读了三次,最后如愿考上了一个二本。毕业工作2年后,2015年徐佳和相恋4年的女友决定结婚。来自甘肃的马百娟,12岁,在野鹊沟小学上二年级,条件艰苦,梦想能去北京上大学。2012年为了方便她上学,全家迁到宁夏,然而马百娟因为学习跟不上,第二年就退学了。15岁的马百娟独自来到陌生的城市打工,但因年龄和学历太低,屡屡碰壁。 中国当代青少年有着怎样的未来?这是导演郑琼在拍摄三名中国青少年时探索的中心问题。
任红举,周有春,马世勋,周继成,薛英杰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任红举,周有春,马世勋,周继成,薛英杰主演,宋坤儒导演合力打造的纪录片作品,于2021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2014年,首批437具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得以回家。71年前,那些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回来了,而有些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1950他们正年轻》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真人讲述,以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出他们曾经热血的青春与梦想,也还原了最真实的战场,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最好的铭记是不遗忘,《1950他们正年轻》用镜头记录珍贵的民族记忆,一起致敬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们。
柴静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15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柴静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在2015年2月28日,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这也是柴静辞职后首度公开亮相。纪录片中,柴静披露了自己离开央视的原因,她称在自己怀孕期间,女儿被诊断有良性肿瘤,出生后便要接 受手术,而她自己辞职后用了一段时间专程陪伴照顾女儿。 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柴静对雾霾的感受却越来越强烈,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我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加上全社会对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关心,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她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因此,柴静开始了这个调查。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16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1月7日,快播案件庭审现场的辩护人席。该案被告人律师团队一共10位律师,与公诉人展开辩论。并不是完整版,是网络流出的最长版本。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17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中国农村贫童的影像纪录诗,也是(伪)剧情片。2015年6月,贵州毕节再传四兄妹自杀世界。留守儿童议题一时焚烧通天,一把余火也烧进荣光荣的心,开启这部纪录片,既是私日志又是大议题,似绝望个案却指向整片中国农村。导演带着手机潜进风声鹤唳的村内,农村、儿童、贫穷、暴力,一环扣一环的绝路,从长达六分钟的黑夜犬嚎展开。透过自身成人与孩童角色的对视,独特的剪辑叙事手法,导演刨开现世绝境,询问恶,也询问希望。
老杨,陈爽,王成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0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人到中年I:山海间的前浪、中浪和后浪》是纪录片《人到中年》的第一部,通过对成都“山海间”周围老、中、青“蓉飘”们摆龙门阵的记录,主要反映了各年龄段普通人在现实和梦想中浮沉,在焦虑和希冀间拼搏的社会现实。“人到中年”不仅指年龄上成为中年人,在本片中还指生理和心理上遭遇重重压力,在焦虑中亟寻出路的一种状态。友情提示:《人到中年》第一部对话较多,故事性较淡,对纪录片故事性要求较高的朋友慎看(《人到中年》第二部故事性相对较强,可以期待)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13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現場演出錯過後不能重來,但這場現場錄音專輯卻足以重現演出當下每一個感動,讓歌迷驚喜的不僅是這二十年來經典曲目的重現,還有許多重新編曲的歌曲所帶來的震撼。正因為每一個片段都無法割捨,因此史無前例的讓台北場演唱會曲目一秒不少、54首完整收錄,包括與陳昇合唱,長達八分半鐘的安可曲「愛妳一萬年」。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3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纪录片《寻古中国》将讲述中华文明故事,深入探寻中华文明原点标识和延续密码,艺术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及其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揭示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与当代中国的价值和意义,匠心续写中华文明时代进步。 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在2022年计划推出首批6个系列,分别为:《寻夏记》《河洛记》《古蜀记》《云梦记》《玉石记》《稻谷记》,各系列5集,每集30分钟。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3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该“守护系列”纪实观察类节目以长沙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为人物核心,通过形形色色的案件展示检察官的日常工作。
梁家仁,周笑兵,余永霖,韩永宽,祁婕,玮妍,王盛,周少东,李靓,杨得丢,王海,王振,陈帅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梁家仁,周笑兵,余永霖,韩永宽,祁婕,玮妍,王盛,主演,金铁木导演合力打造的纪录片作品,于2016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大型史诗纪录片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为上造影视今年的重点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最近正式开拍。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的青春期,处在朝阳一样的上升阶段。秦汉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它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很多制度,对今天依旧有着重要影响。学术界将秦汉这段时期称为第一帝国。 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以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为切入点,以展现中华文明青春期最优秀的气质为目的,将汇聚电视、电影、以及历史文献的各种亮点元素、艺术手法,体现上造影视“用电影思维,打造高端纪录片”的宗旨,是一部受众群体广泛的历史纪录片。 片子共6集,每集50分钟。制作完成后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敬请期待。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3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节目历经三季,本季继续聚焦长沙解放西繁华商圈的警察工作日常,展现繁华都市的守护者群像。第四季节目将迎来全新的守护者联盟,由新任所长带领新一批的“三高”民警,同交警组、水警法医组、特巡警组等,不分时段、不分地域、不分人群,全力维护着城市秩序,保护着每一个人,共同守护解放西的繁荣和安全。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1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本片针对历史上流传广泛甚至“众多周知”的典故分析解读,通过情景再现、纪实拍摄、科学实验以及三维动画等手段,立体再现典故里的科学原理,还原它们背后真实的历史。 《典故里的科学》 第1集 草船能借到十万支箭吗 本集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是中国人家喻户晓而且津津乐道的历史典故:诸葛亮仅用三天时间,便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成功完成了周瑜所提出的要求。摄制组辗转北京、内蒙古与湖北三地,通过寻访专家,探索故事发源地,依照历史典籍进行复古实验的方法,和历史较真儿的同时,也实地感受古人的智慧与中华文明的悠久。 《典故里的科学》 第2集 谁能做到百步穿杨 本集主要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神箭手”养由基被奉为“百步穿杨”的鼻祖,但是他当年百步射箭的距离不是我们现在说的100步,而是184.8米。通过实验发现,利用传统弓箭进行“百步穿杨”理论上可行,但实地测试时因人而异。 《典故里的科学》 第3集 一骑红尘妃子笑 皇家快递 七日送到 本集主要内容: 从古至今,吃荔枝吃到极致的非杨贵妃莫属。为了吃到一口地道新鲜的荔枝,皇帝命人专门修了一条横跨千里的荔枝道。专人专道、快马加鞭、日夜不休地运送荔枝,以满足美人的口腹之欲。张洋实地探察当年荔枝道的险峻环境,并对古今名马做了细致对比,通过查阅古籍,用古人发明的保鲜方式进行了封存荔枝的实验,一场和时间赛跑的实验,差一个环节都会功亏一篑。 《典故里的科学》 第4集 司马光砸缸是真的吗 本集主要内容: “司马光砸缸”在中国大家都非常了解。在慌乱而紧急的情况下,需要迅速砸破水缸对于一个7岁的小孩而言,其成功的可能令人存疑。回到千年之前的宋朝,本期节目从“器物、技术、物理”三个角度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进行了探究与还原。 《典故里的科学》 第5集 凿壁和囊萤的光真的能看书吗 本集主要内容: 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个“公敌”叫:“别人家的孩子”。典故里《凿壁偷光》《囊萤夜读》的主角匡衡和车胤便是古代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是一代代有志学子学习的榜样。让我们跟随张洋的步伐,一起去探究凿壁偷来的光和囊萤得到的光,是否真的能照亮书上的字。
李立宏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李立宏主演,陈晓卿导演合力打造的纪录片作品,于2012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央电视台重点项目,共七集。主题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美食生态。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作为一个美食家,食物的美妙味感固然值得玩味,但是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毫无疑问,我们从大自然中获得所有的食物,在我们走 进厨房,走向 餐桌之前,先让我们回归自然,看看她给我们的最初的馈赠。 本集将选取生活在中国境内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如海洋、草原、山林,盆地、湖泊)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人、家庭和群落为故事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如干旱,潮湿,酷热,严寒)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故事背景,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赋予中国人食物,我们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方式中,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获取食物的故事。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主食是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们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人们餐桌上丰盛的、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主食世界呈现在你面前。本集着重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关主食的故事,展现人们对主食的样貌、口感的追求,处理和加工主食的智慧,以及中国人对主食的深厚情感。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 腐乳、豆豉、黄酒、泡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要达到让食物转化成美食的境界,这其中要逾越障碍,要营造条件,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从而由“吃”激发出最大的智慧。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腌制食品,风干晾晒的干货,以及酱泡、冷冻等是中国历史最为久远的食物保存方式。时至今日,中国人依然对此类食品喜爱有加。 本集涉及的美食主要有腊肉,火腿,烧腊,咸鱼(腌鱼),腌菜,泡菜,渍菜,以及盐渍,糖渍,油浸,晾晒,风干,冷冻等不同食物保存方法,展现以此为基础和原材料的各种中国美食。 贮藏食物从早先的保存食物方便携带发展到人们对食物滋味的不断追求,保鲜的技术中蕴涵了中国人的智慧,呈现着中国人的生活,同时“腌制发酵保鲜”也蕴含有中国人的情感与文化意象,如对故乡的思念,内心长时间蕴含的某种情感等等。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国的菜肴更讲究色、香、味、形、器。而在这一系列意境的追逐中,中国的厨师个个都像魔术大师,都能把“水火交攻”的把戏玩到如火纯青的地步,这是8000年来的修炼。我们也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煮、蒸、炒三次重要的飞跃,他们共同的本质无非是水火关系的调控,而至今世界上懂得蒸菜和炒菜的民族也仅此一家。本集将主要透过与具有精湛美食技艺的人有关的故事,一展中国人在厨房中的绝技。 第六集:五味的调和 中国饮食素有“味”是灵魂之说。不同的原材料,不同的调味品,不同的调制手法,不同的调味大师,引领食物到达更加美味的境界。咸鲜,甜咸,酸甜,酸辣,麻辣,香辣,苦香,鲜香……每一种美食,经过中国人的精心烹饪制作,呈现了不同的味型与气质。本集要探究中国人烹制各种口味所需不同调味料,展示丰富的调味料的制作工艺,解密中国人高超的调味技术。10个故事,涉及川、鲁、粤、淮扬四大基础菜系和新疆、云南等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通过展现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讲述当下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第七集:我们的田野 作为最后一集,本集将带领观众完成一个回归——从餐桌回归大地。以餐桌上的美食为出发点,继而将视线投向生产出各种美食原材的广袤田野,探究美食的来源,它们是如何被人类以各种方式培育出来,并突出体现生态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正是这样的方式才能为美食提供至关重要的品质保证——优良和清洁。 这一集在呈现中国美食多样性、地域差异性和农业多样性的样貌同时,讲述了中国人为了食物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
李立宏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李立宏主演,陈晓卿导演合力打造的纪录片作品,于2014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舌尖上的中国2》延续了第一部的拍摄模式,是一部探讨中国人与美食的关系的食物纪录片。本片分为八集播出,第一集《脚步》重点讲述了各种美食在不同地域的演变和食物中对中国人“乡愁”情节的一种演绎;第二集《心传》讲解了中国美食文化中的血脉传承和师徒衔接的历史;第三集《时节》讲的 是关于食物与季节演变的关系;第四集《家常》表达了家中的“酸甜苦辣”,是对中国人基本日常食物的解释;第五集《秘境》介绍了一些隐匿山野中不为人知的美味;第六集《相逢》表达了中国人利用食物进行聚会交流的文化氛围;第七集《三餐》回归到最平常的三餐中寻找“味道”;第八集则是此次拍摄的花絮。 本片偏访各地美食,与第一季略有不同的是更多的体现了人物的情感。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4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突出反映了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纪检监察一切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持续强化政治监督,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有力推动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专题片共四集,分别为《解决独有难题》、《政治监督保障》、《强化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三不腐”》,选取12个案例,采访纪检监察干部、有关审查调查对象及涉案人员、干部群众170余人,采用案例纪实、夹叙夹议、剖析点评等方式,生动讲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一刻不停正风肃纪反腐的故事。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1年上映。对白语言为英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继《中国新疆·反恐前沿》《幕后黑手——“东伊运”与新疆暴恐》《巍巍天山——中国新疆反恐记忆》之后,第四部涉疆反恐纪录片《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即将于近日推出。相比于前三部,本部纪录片将集中披露此前不为外界所知的反恐斗争案例,例如首次揭露新疆“两面人”个案事实,首次公布新疆少数民族语问题教材事件,以及首次介绍“东伊运”向中国境内传播暴恐音视频情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反恐问题专家李伟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新疆在打击“两面人”,挖出“毒教材”后,反恐与去极端化的工作才得以更加顺利展开,这是最大限度的保护民众的生命权。 第四部纪录片片长约56分钟,同前三部一样采用英文配音、中英双语字幕形式,并与前三部纪录片前后呼应。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长期以来针对中国新疆反恐去极端化措施的污蔑充斥着“反恐过度”“侵犯人权”“同化少数民族”等论述,而纪录片中“两面人”案例及“新疆少数民族问题教材”事件此前很少被媒体触及,此次公开披露在更深层次上彰显了反恐去极端化工作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对西方反华势力的上述污蔑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回击。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19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CGTN英文纪录片通过“中国最直接的安全威胁”、“‘东伊运’的分裂主义策略”、“反恐任务任重道远”三部分内容,独家呈现“东伊运”这一幕后黑手的种种恶行。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0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新疆暴恐案件的幸存者和亲历者有何话要说?新疆为维护稳定与安全付出了怎样的巨大代价?
娄烨,张家鲁,包轩鸣,秦昊,井柏然,宋佳,陈冠希,张颂文,耐安,陈妍希,马思纯,胡伶,颜卓灵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娄烨,张家鲁,包轩鸣,秦昊,井柏然,宋佳,陈冠希,主演,马英力导演合力打造的纪录片作品,于2018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以《推拿》获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编剧马英力,在纪录片《梦的背后》中执起导演筒,近身跟拍导演丈夫娄烨入围本届金马奖最佳导演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制作过程,从前期筹备、拍摄现场、后期制作。知名编剧张家鲁、摄影包轩鸣、演员秦昊、 井柏然、宋佳等主创人员也现身说法。除了见证一部电影的诞生,更侧面察看中国电影制作的现状,真实呈现摄影机外的疯狂世界。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4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纪录片《上甘岭》聚焦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共分为3集,每集约50分钟。该片以军事专业角度回顾上甘岭战役的三个阶段,通过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和英雄人物等三个维度还原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摄制组以国际化的视角开启解密上甘岭战役的全球之旅,从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地寻找到许多珍贵的文字和影像档案,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在纪录片中呈现。同时遍访国内仍健在的上甘岭战役亲历者,抢救性采访口述史。纪录片立足当下,以更加年轻化的视角和语态讲述故事,结合动画、沙盘推演等丰富的表现手法,运用电影级的音效设计,创造全新的视听体验。70多年后,新一辈年轻人以青春致敬青春,缅怀先辈,弘扬不朽的“上甘岭精神”。
陈英杰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陈英杰主演,陈英杰,张岳明,金颖,赵怀燕,郭瀚洋,老马,谷壮,刘执戈导演合力打造的纪录片作品,于2019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纪录片《人生一串》是由哔哩哔哩和旗帜传媒 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专题片,以展现全国各地独具特色的烧烤文化为主题。与以往的烧烤节目不同,《人生一串》极具市井气息,把镜头从庙堂拉至寻常摊铺,真实地去展现烧烤的乐天内涵与江湖风味。 第二季在形式和风格上保持不变,延续食欲烧烤、烟嗓旁白、百万文案及烟火故事,挖掘天南海北的烧烤宝藏,讲述那些发生在深夜平凡却动人的故事,带领观众去探寻街角巷尾的饕餮盛宴、美食人情。 《人生一串2》将带来更密集炸裂的烧烤美食、更意想不到的叙事结构、更地道的市井讲究。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3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2023年10月,中国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两周年,为了展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践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度挖掘海南热带雨林独有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其生物多样性,在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专业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联合出品,华纳兄弟探索集团联合制作推出了纪录片《中国海南·雨林秘境》,将于12月29日—31日,21:00—22:00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 纪录片共三集,采用4K制作,每集50分钟。节目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首部系统呈现海南热带雨林特色或标志性内涵的大型纪录片,将从雨林景观及植物、动物、人与自然等多维视角展现海南热带雨林的独特性、稀缺性、神秘性。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2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今晚你要去哪里》节目以情感为“主定位”,关注当代热点社会话题、职场话题、家庭话题等,以微记录微纪实的方式,走进不同人物的真实生活。通过侧拍对聊的方式,激发人物心底的情感。拍摄暂定晚上,夜晚是人最容易感性的时间,可以引发拍摄主角谈论更多真实的事件,同时也可以带动观看者情绪,在更安静的共情观看,思考自己的当下。
苏绿,谢雨琪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22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今晚你要去哪里》节目以情感为“主定位”,关注当代热点社会话题、职场话题、家庭话题等,以微记录微纪实的方式,走进不同人物的真实生活。通过侧拍对聊的方式,激发人物心底的情感。拍摄暂定晚上,夜晚是人最容易感性的时间,可以引发拍摄主角谈论更多真实的事件,同时也可以带动观看者情绪,在更安静的共情观看,思考自己的当下。
孙悦斌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孙悦斌主演,周兵,蔡小敏,施润玖,万玛才旦,袁丁,王冲霄,金明哲,陈丽,鲍军,汪哲,韩斌,杨光,苏强,吴向列,方磊导演合力打造的纪录片作品,于2010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 《千年菩提路》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千年菩提路》 出 品 方:北京嘉源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项目类型: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 集数设置: 发行版 42集 每集30分钟 播出版 未定 项目定位: 佛教自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于弥补儒学在人的终极关怀方面的欠缺之余,又与中国本土文化从不断碰撞融合,而至于生根发芽,最终成为支撑整个华夏民族的三大文化基石之一。 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千年菩提路》将深入中国大地乃至周边邻国的名山古刹,探寻历代高僧苦修弘法的悲行大愿,以历史和人文为审美取向, 避免教理教义的讲解及探究,以期梳理出一条中国佛教传承、发展2000年的历史脉络,还中国佛教原本清晰的形象。 创作缘由: 永平8年,公元65年,古印度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徒步穿越帕米尔高原,以白马驮带经书和佛的画像,来到东汉辉煌的首都洛阳。自此,一个名叫“佛陀”的印度圣者那智慧的声音便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回响了2000年。从悠远到真切,由隐约而振聋发聩。 今天,我们看到汉语、藏语、巴利语等三个语系佛教在中国大地上并存,我们看到谈佛学佛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看到佛教名山的香火日炽一日。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派兴盛的背后,人们对佛教的误解其实是越来越多,距离佛陀的智慧也越来越远了。 那么佛教为何选择了中国?儒释道曾经有过怎样的碰撞与融合?历代大德高僧谱写了多少传奇华章?佛教又为每个华夏子民构筑了怎样一个精神的家园? 已故前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居士曾经这样写道:“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基于全面梳理中国佛教历史的宏大愿心,基于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历经五年精心筹备,我们终于获准走进中国大地的每一个佛门重地,用我们的镜头记录下那一尊尊庄严的佛像,那一处处修行的胜境,那一摞摞传播久远的经书,那一个个存留在历史中的高僧大德。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缘。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制作。 有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等国家六大部委鼎力支持,有楼宇烈、温金玉、李应来、陈红星等一批中国佛教界专家和学者,为节目的内容严格把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千年菩提路 》必能于尽展中国佛教魅力之余,引领我们每一个人,对中国佛教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探寻和解读。 制作阵容: 《千年菩提路》将采用目前最先进的HD高清电视技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拍摄和制作。其创作团队云集了当下中国纪录片创作的精英。在《故宫》原班创作队伍的基础上,摄制组还在音乐创作、三维制作以及再现拍摄等环节上邀请国内外的顶尖专业人士和制作团队加盟。他们的到来无疑将为该片的制作水准提供强劲的保障。 主要内容: 《千年菩提路》将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附 分集梗概: 白马驮经(上、下集) 新的千年已经来临。 当时间带着战争的硝烟,以及无数帝王将相、名流高士渐渐远去以后,在中国洛阳,在古老的邙山脚下,一个来自朝圣者的顽强足音,已经在洛河北岸绵延流淌了2000年。 集中了中国有佛教以来许许多多个“第一”的白马寺,传说其名字源于“永平求法”,源于“白马驮经”的故事。 今天,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当年求来的竟是一种更加开阔的思维,而白马驮来的是我们祖先所未曾关注过的整整一个人类彼岸的世界,是中华民族所赖以繁衍传续的其中一块文化的基石。 白马寺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佛教绝不仅仅是佛像、佛经、僧尼和寺庙,佛教其实就在每一个中国人的一言一笑中,佛教就在你和我同样流淌的血液里。 净土信仰(上、下集) 自魏晋以降,净土信仰以其简单易持的修行法门赢得了广泛的影响,以至于今天已经成为信众最多的一个佛教宗派。 翻开2000年的中国佛教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早期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初步融合,在佛教由高墙大院的皇宫秘术逐步演变成为中国普罗大众的精神资粮,在佛教不断走向中国本土化的每个进程中,净土信仰无不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仅凭口宣“南无阿弥陀佛”以及手持念珠这两个由净土宗流传下来符号,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迅速勾画出一个中国佛教僧侣的标准画像。 而这一切,居功至伟的不能不首推庐山东林寺的释慧远。他以及他以后的历代净土祖师们的身体力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东行记(上、下集) 他是一个外国人,却一路东行来到中国,不惧危难,以弘扬佛法为己任;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曾于出家后被迫娶妻生子,曾被指责不守法度; 他被皇帝视为国之重宝,从而直接导致了一场抢夺他的战争; 他在当时世界的中心——长安主持着规模空前的佛经译场; 他对弟子立下誓言,自己主持翻译的佛经300余卷,如果没有谬误,那么他的身体焚化后,舌头将不会焦烂。 他,就是所译汉语佛经至今流传最广的一代佛学大师——鸠摩罗什。 师戒 自从有了僧团,随后就有了戒律。那么什么是戒律呢? 弘一法师说: “……有一天佛看到地下不甚清洁,佛随手就拿扫帚来扫地,于是许多的大弟子,看到佛既亲身扫地,也就过来帮扫,一时就扫得十分清洁。扫了之后,佛即到讲堂里去说法,说: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惟贤法师说: “……僧团生活本来没有戒律,比如过午不食吧,有一次一个僧人夜晚去乞食,正好下大雨,雷电中一位孕妇看到了,吓倒在地,于是妇人向佛抱怨。以后,佛就规定过午不食了。……戒律被制定出来很多年都没有人犯规,是在多年以后才有人犯戒。……” 在福鼎的平兴寺,我们看到: 守戒的僧人,虽然头上没有烫戒疤,但面容、神态异常美好;于是他的心照见你的心也美好起来,见彩云、见飞天、见自性。 东土释迦(上、下集) 晨钟幕鼓,时光流转,古寺在这一份挥洒不去的悠远与沧桑中,伴隋梅花开花谢1400余年。 “国清讲寺”, 一个“讲”字恰好道出了国清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的渊源和地位。 这是一代帝师的修行道场。 这是中国佛教第一个宗派的祖庭。 这里至今仍然传承着智者大师所创立的天台一脉的博大圆融的佛家精神。 帝国高僧(上、下集) 我们驱车奔向这座古城,去寻找唐朝,寻找长安,寻找玄奘。 历史的痕迹已经模糊不堪了。好在我们身上流着和他同样的血,使我们能够透过现代物质文明的滚滚洪流,依稀窥见他踽踽独行的身影。 玄奘,中国佛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佛教文化最高潮的推动者,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少林寺(上、下集) 一座闻名天下的古刹。 “天下功夫出少林”。 世界上迷恋中国武术的人们将这里奉为圣地,喧嚣之上,人们似乎忘记了,这里还是达摩“面壁九年图破壁”的地方,这里是中国禅宗的祖庭。 禅宗之静,武术之动,如何合而为一?那些名扬四海的少林僧兵,难道不受杀戒的约束吗?少林功夫,是传自达摩祖师吗? 穿越现实与历史的迷雾,我们寻找达摩,寻找真正的少林…… 六祖慧能(上、下集) 这是一位佛教宗师的一生传奇。 他出生在流放犯人的边荒之地; 他幼年丧父,在贫穷困顿中长大; 他曾经是一个以砍柴为生的樵夫 他没有上过学,是一个文盲; 他一闻而悟,千里求法 他为法忘躯,历尽艰辛 他领禅宗衣钵,开顿悟法门,成为中国佛教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他建立了中国化、生活化、平民化的禅宗体系,使当时佛学思想界如风行草偃,气象一新,影响所及,整个文化领域无不因其溶铸而生机勃发。 本片通过对禅宗六祖慧能一生的故事介绍,让人们了解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禅宗是如何中国化、社会化、平民化、生活化的发展历程。 守望华首(上、下集) 从迦叶尊者到虚云大师;从蜀汉有寺到今天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佛教在此集结。华首门,这个矗立在鸡足山的佛教圣地,始终默默守望着这片苍山洱海间不息往还的挑夫、马帮以及帝王将相,任时光奔流。 瞬息即起的云雾呼吸便散;山间隐居的行者隔崖相望;般舟道传出佛号悠远清凉。
佛祖捻花、迦叶微笑;这片山峦,这片道场,历经千年,温和而坚决。 终南山 没有人能数清楚终南山里曾经有多少寺院,或者有多少隐士的茅蓬。从华夏文明在中原兴起,长安城正南的终南山里就开始有修行者的踪迹。 今天,终南山的春夏和秋冬跟数千年前或许已经有很多不同,但是每一个前来探访隐士又失望而归的人都会突然间意识到,正是这条地处中国西北的古老山脉,一直代表了中国汉文化的内省方向,成为中国文化一个深刻反思的场所。 清凉五台山(上、下集) 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被称为“清凉胜境”的五台山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自东晋十六国时起,各宗高僧来台活动 ,都把五台山作为弘法传宗的基地,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中国佛教史上的风雨兴衰。一千七百余年间,五台山佛教呈现出显密诸宗并弘,汉藏佛教共存的独特风采。同时,五台山亦因文殊菩萨道场的缘由,成为汉、藏、满、蒙、土各民族尊奉、海内外知名的佛教圣地。 本片将采用五个导演分别拍摄五个短片的手法,来展示这个人文积蕴深厚的佛教文化重地。 光明峨眉山(上、下集) 走进大大小小的依山而建的寺院,让人倍感庄严的不仅仅是它川南风格的寺院建筑,它精美的塑像,在这些出家人清澈的目光里,我们看见了光明。 的确,峨眉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光明山。它是与佛陀的智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光,大千世界只能沉于漫漫黑夜之中,没有光,我们黑色的眼睛只能看见黑色,没有光,我们的心灵就无法得到智慧的滋润。 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应身道场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如果说佛教是行为的,实践的,最集中地彰显这种实践精神的就是普贤菩萨,他的十大行愿是佛门修行的重要法门。 在普贤的行愿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让我们走进峨眉山,去了解它的历史,它的传奇。 普陀洛伽(上、下集) 佛因山而兴盛,山因佛而扬名。正是佛教传入后,重新赋予了深厚的宗教文化,才使这个传说中的仙岛成为名闻遐迩的天下名山。 什么是大慈大悲?什么是观世音? 如果你能暂时抛却浮躁,远离都市的喧嚣,来到这一片海天佛国,听梵音讽诵、看海天一色,或许会有机缘重新认识你的人生。 九华金地藏(上、下集) 安徽九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唐代开元年间,九华山被辟为地藏菩萨道场。而大愿地藏菩萨与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不同的,是他由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古代一位外邦王子——新罗僧金乔觉证得无上菩提后劝化、度脱世人,后被尊为金地藏,是一个真实的比丘形象。 金乔觉于九华山潜心修行75年,99岁圆寂。圆寂以后三年“颜状鲜活如生,升动骨节,其声若撼金锁”,建塔之后,“塔址发光如火,光成圆状”。现在流传于世的地藏菩萨形象是光头、手持宝珠及锡杖,为阎罗王之化身。
如今,我们在九华山方圆百里的村镇中依然随处可见人们故老相传的礼佛习俗,如每逢节日拜山、途中不能回头、不能交谈,过年家家吃素等等。 而号称“百戏之首”的古老戏曲“目连救母”更保留着许多古老的质朴和神秘。 莲师的足迹(上、下集)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这片肥沃的土地,古称“卫藏”。相传由莲花生大师亲手建造的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今天仍然矗立在这里。 桑耶寺,藏文意为"无边寺"、"超出意想寺"、"不可想象寺"。 桑耶寺,由于其三层主殿分别呈现出藏、汉、印度三地的建筑风格,故又名“三样寺”。 这里,诞生了西藏第一代佛教僧人; 这里,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齐全的佛教寺院; 这里,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教译经院; 这里,还有神秘的青扑山、伏藏、西藏度亡书…… 这里是藏族佛教文化的开始之地,当代藏族文化的本原之一。 大昭、小昭寺(上、下集) 在全世界的佛教信徒心中,大昭寺,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圣地。因为这里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像。它见证了汉藏之间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亲情血缘关系,见证了宗喀巴大师辉煌的成就,见证了第一世达赖喇嘛及第一世班禅的诞生。 而供奉着佛祖八岁等身像的小昭寺,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已成为藏地僧侣们修习藏传佛教密宗密法的最高学府。 本片通过对大小昭寺建筑历史和人物故事的介绍,探寻藏传大乘佛教生命力的源头,发现汉藏同胞一致的精神信仰追求之所在。 布达拉宫 它屹立于雪域高原的红山之巅。 它曾是吐蕃王朝的皇宫,而后又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 它有着辉煌的建筑艺术成就,浓缩着藏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被视为西藏文化的集大成者。 布达拉宫,今天虽然隐去了权力的光环,却依然在世人面前彰显着它独特的魅力。 拉卜楞寺(上、下集) 距今三百年前,一位在西藏修行多年的僧人回到了甘南的故土。他期望在家乡修建一座寺院,一座“成佛永世栋梁的寺院”。显然,这座被称作“拉卜楞”的新建寺院在很多方面不占优势。它没有布达拉宫大昭寺那样深厚的历史,也没有塔尔寺那样特殊的背景,更没有甘丹寺那样显赫的地位,何况它远离藏传佛教的中心——拉萨。它随时都有可能被时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就像曾经的一座座寺院。 然而三百年过去了,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座经堂开始,如今,它拥有六大学院,几千名僧人,十一世班禅经师嘉样嘉措,七世贡唐经师华尔丹嘉措等众多高僧…它是如何走到了今天?在岁月的冲刷中依然挺立?这一切的背后又该有着怎样的动荡与沧桑? 雍和宫 过去,它为了传播藏传佛教用来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盘石之安”。 现在,人们在这里许下愿望,播种希望,祈求吉祥。 它是北京三千寺庙中最与众不同的一个,从雍亲王府到雍和宫,它是一代圣王的诞生地,又是藏传佛教转世灵童的掣签地。它曾联系着政治和宗教,同时又是蒙、藏、汉民族融合的一座桥梁。 作为曾经的皇家寺庙,雍和宫25米高的未来佛预示着56亿7千万年以后的故事——众生说法。 南传佛教 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全族信奉上座部佛教。每座村寨至少都有一座佛寺。每个少年男子都必须出家一次,在寺中学习文化。传承千余年的傣族上座部佛教,融合了地域和民族的文化风俗,超出了纯宗教的意义,所有的民众对自己的信仰,都怀着一种亲切的感情。 法门寺(上、下集) 1981年8月24日,一道闪电,击倒了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宝塔,也开启了一个埋藏千年的秘密。 在倒塌的古塔下面,人们发现了一座隐秘的地下宫殿。在2000多件唐代稀世珍宝的簇拥下,世界独一无二的,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面世了。 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石碑,记录的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出自1000多年前一位唐代高僧之手。 这些沉睡了1113年的文字,透露了大唐帝国盛极而衰的秘密,从中,我们更读到了人们在追寻真谛的道路上,曾经有过的热诚与迷失…… 洗石庵(上、下集) 世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位比丘尼的灵骨舍利,背后是一段上海滩大家闺秀的传奇人生。 洗石庵,在这个雅致而不同寻常的尼庵,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宽能法师将劳作、茶艺以及修行融为一体,四十年践行生活禅,使洗石庵铅华洗尽,成为两广佛法的一处圣地。 灵隐寺(上、下集)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这两句诗无疑是灵隐寺在江南文化史中地位和形象的真实写照。 慧理、永明延寿、骆宾王、济公。。。。。。儒释相融,禅净合一。 久远的传灯历史,丰厚的宗教及人文积蕴,使这个飞来峰下的“仙灵所隐”之地至今仍然于幽静之中透露出勃勃生机。 法海真源: 一段中国历史的传奇,从起始到终结,背后往往映衬着一个政权的由盛及衰。 一座源于表彰忠烈的寺庙,屡毁屡建,先后更换了好几个名字。每个名字既代表着一种迥异的性格,更浓缩了整整一个朝代的悲欢命运。 法源寺,在1000多年的世事变幻中,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但这里所弘扬的“法海真源”的佛教精神,却一直传承了下来,至今生生不息。 ......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07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中国大系多数为90年代的大型电视系列片,因具体年代不明,文件名中标注的年代一概为DVD发行年代。 “风水”用抽象的“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即按自然的秩序,采取自然的行动,就会获得平安与快乐。中国古代建筑的选址、择地、方位、布局等都与风水理论是息息相关的。古人们根据风水理论来建造各种中国传统景观,反过来说,中国传统特色景观反映了风水文化。 《中国风水文化》风水理论是中国古代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的一种反映,“风水”历来被视为左右命运的极纽,古代“风水”绝学秘密相传,真正秘术从不公开“风水”本意为“藏风得水”《葬书》释曰: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谓之风水。“风水”又称“堪舆”,堪指高处,即天道,“舆”指低处,即地道。
内详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大陆的纪录片作品,于2014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第一集 革命神仙 此集讲述全真祖师王重阳创教之前,钟吕金丹道的发展脉络。晚唐时期,吕纯阳真人可谓唐代新兴道教的革命神仙,在吕洞宾的手中,传统道教完成了由外丹修炼到内丹修炼的转变,在吕洞宾之后,内丹修炼逐渐成为主流,全真南北宗断续发展,终于为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第二集 重阳奠基 此集讲述王重阳祖师的创教经历和他的历史功绩。王重阳在户县祖庵镇“活死人墓”得道后,创立全真,倡导儒释道三教合一,并去山东传教,创立“五会”,收下全真七子。重阳祖师带四子西归,行至汴梁,祖师仙逝。两年后,四子迁祖师遗骨安葬于户县刘蒋村(今重阳宫)。从此,王重阳点燃的全真火种,渐成燎原之势,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第三集 七真宗师 此集讲述七真宗师的传奇故事,这“七真”,后来成为全真教发扬光大之奠基人和播种者。在重阳祖师的感召下,马丹阳、谭处端、刘长生、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跟随重阳祖师虔心修道,七人终成正果,他们在国内广泛传播全真道的思想,广收门徒,如涓涓细流最终汇入全真教的洪流,终于使全真教在元代大行于世。 第四集 一言止杀 全真教在元代达到极盛的顶峰,与丘处机有莫大的关系。他73岁高龄时,应成吉思汗之请,万里西行,在大雪山行宫(今阿富汗境内)会晤,劝谏成吉思汗“固精守神”、“止杀保民”、“布法推恩”、“以孝治国”,缔结了蒙汉民族友谊,成为中国民族团结的典范。成吉思汗称他为“神仙”,册封他为“国师”,让他统领全国道教事务。丘处机大力发展全真教,慈善救人、好生恶杀,乾隆皇帝称赞他说:“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第五集 龙门天下 丘处机在宝鸡磻溪、陇县龙门山苦修,他的苦行及心性修炼对后世教徒影响很大,他的门人后世形成全真教中最为重要的道派——龙门派,明清时期,道教界有“龙门弟子半天下”之说。至今,全真龙门派依然是道教界的中坚力量,全真教立下的清苦隐修、躬耕自养的教风,在陕西龙门洞传承至今,依旧保持着全真教的原初风貌,全真龙门派也因此门庭兴旺,弟子遍布天下,成为当今“道行天下、共创和谐”的重要播种者。
张洪,陈涛,夏琼,张天海
简介:本片(剧)是一部由张洪,陈涛,夏琼,张天海主演,范立欣导演合力打造的纪录片作品,于2023年上映。对白语言为国语,当前更新至高清正片,豆瓣评分0.0(仅供参考)。
2021年5月24日,一位来自中国的视障者张洪,登顶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成为了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登上这座高峰的盲人攀登者。 然而,并不能欣赏顶峰风光的张洪为什么痴迷于攀登;当他下定决心冲击世界屋脊直到完成目标,这一路,他都经历了什么? 中国首位获得美国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长篇商业报道奖两项大奖的导演及其团队,亲自操刀,历时三年,跨越两国,记录了张洪攀登珠峰的全过程。影片真实展现了珠穆朗玛峰壮丽的景色和暴虐无情的惊险、张洪登顶的历史时刻以及电影主人公面对自身身体条件的缺陷、庞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情感取舍、气候地势等众多问题时的点滴时刻。 面对“看不见的顶峰”,张洪始终用“路虽远,行将至”的精神鼓舞着自己,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路再难,走一步是一步。”